close

南京軍區“硬骨頭六連”泛水編波發起攻擊。 郭維虎 攝南京軍區“硬骨頭六連”官兵進行搶灘破障訓練。 王聖賀 攝
 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題:“硬骨頭六連”:“王牌”精兵鍛造能打仗過硬連隊
  作者 陶社蘭 邱柏星 張婕
  深冬的江南某綜合訓練場,天氣格外寒冷。一場進攻破障演練拉開戰幕:南京軍區“硬骨頭六連”特戰小組隊員荷槍實彈,整裝待發。他們要在10分鐘內,連續突破火障、泥潭等11個特種障礙,併進行多型火器的實彈射擊。
  此時,由特戰一組組長徐明明帶領3名隊員率先出征,大家迅猛衝上5米高的阻絕牆,縱身躍入冰冷的反坦克壕。
  壕溝內,水冷刺骨,身上的負重一下子增加了十幾斤,他們迅速向對岸游去,撲向熊熊的火海、爬過渾濁的泥潭、攀上10米的雲梯……整個過程一氣呵成,像一把把尖刀直插“敵”縱深。
  翻看六連特戰隊員花名冊,記者不禁驚奇:21名特戰隊員,來自炊事班的士官徐明明排名最前,射擊、戰術等多個課目考核成績次次領先。
  “硬骨頭六連”連長薛峰告訴記者,連隊9名後勤保障人員個個都是多面手、人人都是刀尖子。
  在六連,普通戰士能當業務骨幹、一般士官勝任班長崗位、班長能接替排長指揮、幹部具備上一級任職能力。一位軍區首長在視察六連時,對此十分贊賞。
  英雄連隊育出敢戰血性的兵
  50年前,這個連隊因為“技術高,作風硬”,被國防部授予“硬骨頭六連”榮譽稱號。走過50載,一代代“硬骨頭戰士”就是“硬骨頭六連”硬得長久、硬得出奇的根和本。
  近10年來,六連有93人被評為優等指揮員和優秀“四會”教練員,126人被評為神槍手、神炮手和特級能手,涌現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王勇敢、愛軍精武標兵覃文強,南京軍區“何祥美式愛軍精武標兵”朱健,集團軍百名優秀班長唐雄、全能獵人劉葵等一大批訓練尖子和一批遠近聞名能打勝仗的“王牌”精兵……
  “六連就是不一樣,一看就是六連兵!”到過六連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贊嘆。黝黑的臉龐、長滿老繭的雙手,每名官兵膝蓋、左胯外側無一例外都有傷疤……成為六連全體官兵“硬”的名片。
  新年之初,記者走進六連,見到連隊第43任指導員環欣欣。握手時,他的一雙手讓記者為之一震:手背上長滿凍瘡,手掌滿是粗糙的老繭。
  想象中,政工幹部多靠“嘴皮子”做工作,然而,在六連,這個觀念早被顛覆。翻看環欣欣筆記本上的個人體會,一切已然揭曉:“進了六連的門,個個是英雄。每名官兵平時都要看得出來、關鍵時刻要站得出來、生死關頭更要豁得出來!”
  下士王運全來自苗寨,經3次報名應徵終於如願。然而,剛到六連的王運全性格內向,加上方言較重,很難融入集體生活,特別是面對軍事素質上的差距,心情更是一度低沉沮喪。指導員環欣欣及時察覺到了這一變化,發動大家幫助他。
  2012年初,六連要成立12人特戰小組,全連官兵個個摩拳擦掌、躍躍欲試,都想成為一名特戰尖兵。
  為進特戰小組,王運全給自己定了套“鐵人訓練計劃”,只要參加體能訓練,就把30斤的沙背心穿在身上。一段時間下來,沙背心都被磨破了。“刀在石上磨,人在苦中練”,成為他的座右銘。
  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,2012年底,還是上等兵的王運全加入連隊特戰組,並被選調到新兵連擔任新兵班長。2013年初,參加總部的一個活動,他作為特戰小組中的唯一義務兵,高標準完成了所有課目演示任務,因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。
  虎膽之氣催生敢戰血性
  訓練服、作戰鞋、迷彩背囊……在六連,官兵身上訓練的行頭沒有一套不打“補丁”,在摸爬滾打中把一個個“軟骨頭”磨礪成了“硬骨頭”。
  “皮肉掉了可以再長,榮譽丟了哪裡去找。”這是“硬骨頭六連”七班長劉葵貼在自己床頭的戰鬥格言。
  “這個小伙子有血性!”一位熟悉劉葵的團領導贊嘆道。
  上級組織軍事一級連考核,劉葵在跑障礙時,右眼角被障礙物刮出一道長口子,鮮血直流。傷口在汗水浸泡下,像無數只螞蟻在撕咬,劉葵沒喊一聲疼,硬是咬緊牙關跑完全程,此時鮮血浸透了迷彩服上衣。第二天,連隊進行射擊考核,為了不影響成績,劉葵毅然撕去紗布走上靶場。
  5個課目考核,劉葵拿下了全部冠軍,六連又一次用絕對優勢排名第一名。
  下士楊樹林,去年4月為國防大學將軍班演示課目,在攀爬雲梯時不慎跌落,右手臂重重摔在石頭上,當時就疼得動彈不了。
  “不能放棄,如果這是戰場,放棄就等於失敗,六連不接受失敗。”楊樹林咬破嘴唇,忍痛繼續演示。只見他左手捏住拉火管,用牙咬住拉火帽,猛一甩頭拉著導火索……演練結束一檢查,才發現他的手臂已是粉碎性骨折。
  把平時當戰時,把練兵當打仗,每增加一個“補丁”都是為打勝仗積攢了一分。在六連,誰是訓練標兵?不看成績看衣服就能知曉。
  50年來,六連正是接力傳承著這種戰鬥作風,不斷砥礪官兵英雄之氣、血性之勇,培育出不畏生死、敢打必勝的“王牌”精兵。
  戰士王旭2012年底入伍時,是指導員環欣欣從火車站接來的。用他的話說,這是一個“好吃懶做,游手好閑”的人,而王旭自己也說,入伍前在家裡,什麼也不乾,整天玩兒。
  來到連隊剛兩天,新鮮勁一過,王旭才感到,部隊與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,一個字:“苦”。那時候的他,覺得“跑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”,為了逃避體能訓練,他甚至申請去炊事班。
  王旭不知道,六連的炊事班,一樣要進行軍事技能訓練。經過細心觀察,環欣欣發現王旭腦子比較靈光,在射擊方面也有潛質,相信自己能把他帶出來。
  從跑步、站哨開始,漸漸地,王旭對參加軍事訓練產生了興趣。在一次比賽中,他還被評為“神槍手”,拿到50元獎金。
  “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獎狀,真的很高興。”王旭對記者說,一年多的軍旅生活,變得黑、瘦,但精幹。
  壯骨強筋爭當打贏“急先鋒”
  去年海訓,連長薛峰帶領8艘衝鋒舟踏浪出擊。風大浪急,二班衝鋒舟突然被巨浪掀翻,3名戰士跌落海中,被倒扣於舟下,好不容易才脫險。上船後,薛連長問這3名剛和死神“掰手腕”的戰士還敢不敢繼續下水,他們齊聲回答——
  “敢!六連的兵有什麼不敢!”
  六連,是一支對榮譽無比渴求的連隊,敢打必勝、戰無不勝是“硬骨頭精神”的基因傳承;勇爭第一、舉旗領跑,是“硬骨頭六連”的時代名片,六連官兵最不能忍受的,就是“失敗”。
  五班長郭衍慶,在全連承諾拿下團運動會鐵人五項冠軍。但由於腳上長了3個雞眼,賽前又突發高燒,他只能住進衛生隊接受治療。
  誰知大賽當天,他悄悄拔掉輸液針頭,用美工刀挖掉雞眼參加比賽。最後5公里武裝越野時,他傷口不斷往外滲血,雙腳幾乎麻木,只聽他大吼一聲:“六連不能輸!”硬是咬著牙關超過一個個對手,獲得3個單項第一、2個第二,比賽結束後他倒在地上像一灘泥。
  平時如此爭強好勝,打仗定是虎狼之師!悠悠50載,“逢旗必奪、逢戰必勝、愛拼敢贏”的精神,在六連人血脈中不斷傳承,把一根根硬骨頭磨礪成打贏之劍。他們從不給失敗留位置,所以訓練起來更加嚴格。
  “堅守英雄連”,是1985年與六連同時授予榮譽稱號的英模連隊。從此,六連就盯上了“堅守英雄連”,約定每年授稱日與他們來一場比武,這一比就是29年。
  2009年,兩個連隊在限制路駕駛和車載武器射擊上較上了勁。經過兩輪較量,卻打了個平手。
  “戰場無亞軍,打平就是輸!”連長一聲令下,全連官兵按戰術動作一路“爬”回連隊,碎石鋪成的山路上,留下官兵們的斑斑血跡。
  後來,這一天被官兵定為了連隊的“恥辱日”,支部“一班人”連夜組織查找原因教訓,並再次向全師20多個紅軍單位,10餘個英雄榮譽連隊下戰書:六連期待挑戰!
  去年底,連長薛峰正率連隊訓練尖子赴外軍區英模連隊參觀見學,5個榮譽連隊瞅準時機向“硬骨頭六連”發起挑戰,準備讓六連嘗嘗失敗的滋味。
  熟料,一上比武場,大家再次大吃一驚:比精準射擊,規定1分鐘命中18次以上為優秀,六連要求人人達到30次以上;比戰鬥射擊,規定短停不超過8秒,六連要求5秒內車停炮響靶落;比限制路駕駛,規定通過障礙物寬度為4.2米,六連要求不超過3.8米……結果,雖然標準比別人高、難度比別人大,六連依舊用過硬的軍事素質,再一次續寫了勝戰不敗的神話。(完)  (原標題:“硬骨頭六連”:“王牌”精兵鍛造能打仗過硬連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jovxwwnr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